今天(4月13日)上午,一批中小学生走进苏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科普馆,通过看展、沉浸式互动体验,了解“异宠”相关知识和安全隐患。 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 实习生 尹博阳/摄制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异宠热”也逐渐成为生物安全新隐患。在第十个“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今天(4月13日)上午,苏州市委国安办、苏州海关、姑苏区科协联合引力播App举办了一场名为“身边的国门生物安全”的直播活动,带中小学生和网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普教育之旅。
苏州海关把直播间搬到了国门生物安全科普馆、出入境邮件监管现场,由一线海关关员担任主播“掌镜”,带大家认识“异宠”,普及“异宠”相关知识以及非法入境带来的风险隐患。
新奇的生物,实则是行走的生态炸弹
位于苏州新城投资国际物流大厦的苏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科普馆,是苏州海关面向社会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已被列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由沉浸式数字体验区、海关工作互动模拟区、自然科普区和文创体验区4个主区域以及集装箱查验模拟、邮检查验模拟等10个分区组成,展示多种活体昆虫,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高清特征图60幅,生物实物标本及植物有害生物高仿真3D标本1300余件,并集成虚拟现实、三维全景、三维建模等数字化展示技术,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多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为了更好地科普“异宠”相关知识,苏州海关特意布置了“异宠”特展,用30多幅图片集中展示近年来全国多地海关截获的异宠及背后蕴藏的生物安全故事。
“大家看到我身后展示的这些图片,正是我们近年来在口岸截获的异宠。”主讲人万晓泳,是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的一名资深工作人员。他致力于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和研究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在科普馆担任讲解员,普及相关知识。
走进苏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科普馆,观展的小学生们,被“异宠”们形形色色的图片和标本吸引了目光。
“这就是甲虫界的‘巨无霸’呀,在课外书上看到过,这下算是见到真身了!”初一学生桑翊晟是一位生物爱好者。

学生们参观“异宠”特展,并认真地聆听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万晓泳的讲解。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这位学生口中的“巨无霸”名为长戟大兜虫,是世界上最长的甲虫,最长可以达到18.4厘米,而且力气非常大。另一种名为彩虹锹甲的甲虫,以彩虹般绚丽的外形,同样让参观学生惊叹连连。据介绍,它是颜色最多最漂亮的锹甲,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成虫有绿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等多种色系,它的甲壳仿佛闪耀着七彩光芒,呈现彩虹般的渐变色彩。

学生们化身为“国门卫士”亲历查验有害生物“偷渡客”全过程。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象牙华丽雨林蛛、墨西哥钝口螈、吸血鬼蟹、原产于美国的大鳄龟等难得一见的外来生物图片,更让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

甲虫墙展示了200多种300多头甲。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这些看似新奇的外来生物,实则是行走的生态炸弹,它们没有经过严格检疫,本身携带致病菌,有些还带有毒性,它们作为宠物与人日常接触,对人体健康潜藏着重重风险,而且这些外来生物的非法入侵,会与国内的生物竞争食物、领地等生存资源,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万晓泳举了个例子,原产于亚马逊流域的清道夫鱼,以鱼的粪便、藻类为食,但比起粪便,它更爱鱼卵,广东某养殖场曾因混入了几条清道夫,导致整季鱼苗全军覆灭。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些外来生物是如何企图“蒙混过关”的呢?海关工作人员又是如何发现并拦截这些外来入侵者的呢?在科普馆的进境集装箱检验检疫、进出境邮件查验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区,学生们化身为“国门卫士”亲历查验有害生物“偷渡客”全过程,对有害生物有了具象化的了解。
“第三只眼”配上“超级大脑”,有害生物无处遁形
区别于猫、狗等传统宠物,“异宠”一般指的是一些外形奇特,并不多见的另类宠物。小到蜘蛛、大到蜥蜴,就连蚂蚁在异宠家族也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异宠”饲养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潮流,部分国内爱好者或经营者开始携带、邮购国外的活体动物进境,甚至是濒危物种。近三年,苏州海关查获违规寄递入境的长戟大兜虫、彩虹锹甲、蚂蚁等活体昆虫36批次。

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查验人员对可疑包裹进行开箱检查。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就在今年2月,苏州海关在进境邮件中查获了外来物种活体青鳉鱼。邮件机检图像显示异常,怀疑有夹藏可能。经过进一步人工开拆查验,发现邮件中有用报纸包裹的7个饮料瓶,瓶中装有蓝色营养液,夹藏有活体鱼类14条,鱼体长2至3厘米,活性均较为良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饲养蚂蚁的爱好者也是大有人在。去年11月,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对一批申报为“曲奇”的进境邮件开展查验时发现图像显示异常,经开拆彻查,发现邮件内有大量装有活体蚂蚁的塑料离心管。经实验室鉴定,该批蚂蚁包括大头收获蚁和野蛮收获蚁2种,总数达438只,均为外来物种。
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查验一科副科长黄戈晗告诉记者,这些在爱好者们眼中时髦、刺激的“异宠”们,可能会引发公共卫生安全、物种入侵等一系列问题。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更是首次将“异宠”写入文件,提出要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擅自引进或邮寄外来入侵物种(如红耳龟、鳄龟、美国牛蛙、红火蚁等),根据《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由相关部门没收物种,并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

通过智能审图、同屏比对等科技手段,大部分包裹不用拆封也能一探究竟。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作为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苏州海关通过不断提升技防和人防水平,严把截获和风险管控两道关口。除了常规机检,苏州海关近年来积极探索利用AR智能眼镜,提升从进境邮包中截获蚂蚁、甲虫等“异宠”工作效能。去年10月,苏州海关关员在对进境邮件监管时,查获一批活体蚂蚁,经现场初筛并使用AR眼镜“现场+后台”功能模块,实时连线实验室相关专家确定为野蛮收获蚁,属于我国境内无自然分布的外来物种。(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海关总署:一季度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04-14
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研究院启用04-13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超12万吨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