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6日消息(记者沈梅)“反对浪费,勤俭持家,夫妻和睦,相互关心。”
“尊老爱幼,和谐社会,和谐家庭。”
“互相尊重,邻里团结,做贤人,扬贤风”……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家风家训馆内,一段段质朴的村民家训滋养着每一位访客的心灵。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家风家训馆内展示的村民家庭家训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家训传世,家风润心。多年来,杨王村以精神文明创建为牵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带领百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这里的实践也点燃了“家风家训”的薪火。
跨越四十年,家训“成长”传承路
王杨村72岁的村民高梅华收藏着一枚1983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五好家庭”奖牌。这个奖牌并不是她本人获得的,但让她感触颇深。
30岁时,高梅华是村里的乡村医生和支部宣传员。在接触并帮助同村一户居民之后,她被深深感动:“这户人家经历过各种坎坷,但不论怎样,他们总能做到和睦相处,孝敬父母。我嘴上说不清楚,但我心里就觉得,应该要向他们学习。”这户人家将这枚奖牌赠与高梅华之后,她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奉贤开展“新风户活动试点工作”,在“新风户”的评比活动中,高梅华与同为党员的丈夫陶士惠定下首条家训:“敬老爱小,家庭和睦”。这朴实的八个字,在他俩的言传身教下,始终贯穿在家人的生活中。
2013年,杨王村启动第二轮家训征集,要将完善后的家训,连同“星级户”评星情况、“党员之家”标识共同制作成展示版,挂在各家门口,接受村民监督评议。高梅华想:“家庭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自己家庭的和睦还不够。我们也要服务大家,帮助别人。但是,如果我的综合素质不行,我怎么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呢?”于是,高梅华为家训增加了八个字:“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同时,她鼓励家人力所能及地参加志愿服务。热心肠的高梅华被村民推选为议事中心主任和信访代理员,她积极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帮助大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高梅华(中)与丈夫、儿子一起讨论家训传承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2020年,这份家训再次焕新升级:“敬贤思齐、努力进取、诚实做人、文明做事、敬老爱小、和睦相处、牢记宗旨、志愿奉献”,三十二个字将个人修养、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交融。
高梅华的儿子陶宏凯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他说:“我一直觉得这里的老百姓都淳朴善良。这种淳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无数个家庭,慢慢组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环境,为大家造福。我希望这样的家训家风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深化实践,“贤美家风”打造治理样板
正如陶宏凯所感,他的家庭并不是个例。
2006年,杨王村与西湖村、牌楼村合并之后,曾面临诸多挑战,如三个村村民间信任度差、村民情感认同低等。为此,杨王村广泛组织开展“写”家训、“育”家风活动,扬起了一股“人人写家训,处处扬家风”的热潮。
至今,杨王村已经成功开展三轮家风家训评选活动,村民参与度达98%,累计收集家训1100余条。杨王村将家训汇编成册,发放至每户村民,引导村民在观摩学习评议中深化共识。
走进杨王村,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家训。杨王村党委书记何冰表示:“家训不是比谁写得华丽、高深。别看有些家训写得简单朴实,人家做到了,就是优秀。”
杨王村村民邢忠明满面春风地站在自家门口,向大家介绍他家的家训“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热爱工作,热爱生活”。邢忠明觉得:“在这里,有家训是一种荣耀。在村委的带领下,村民见面打招呼都在问:‘你家家训写了哇?我们家写好了。’”

村民邢忠明介绍自家家训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他说:“我们家靠着我父亲手里的几亩地渐渐壮大,我们都深受老一辈勤劳节俭的影响。勤俭持家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即便是后来,家庭逐渐富裕了,我们也不会丢了勤俭持家的传统。”“尊老爱幼,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也是邢忠明全家商议,集体认同的结果,耳濡目染下,家庭成员各有建树,邢忠明向记者讲起,自己的女儿是三八红旗手,孙子正在深圳大学读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杨王村下辖7个村民联组,共有1110户,户籍人口3705人,村里的暖心事、热心人数不胜数。近年来,杨王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幸福村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以及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众多市级荣誉称号。全国各地、社会各界都纷纷到杨王村学习。

杨王村风貌(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杨王村的创新做法逐步在上海奉贤全区推广。2013年,奉贤区成立由区文明办、区妇联等17家单位组成的“好家风”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推出“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贤文化、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并启动新一轮“好家训、治家格言、家风小故事”征集,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征集到家训26312条,家风小故事2631篇。
2014年,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牵头举办的“好家训 好家风”工作座谈会、“传承好家风 奉敬贤德人”华东地区现场会先后在奉贤召开。2015年,奉贤区成功创建上海郊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区。2018年,奉贤区实施全域“美育工程”。2022年、2023年,奉贤依托连续举办“新江南文化与新城建设”高峰论坛,与慈溪、嘉善、孝感、上虞签署“慈善孝贤”文化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区级“最美家联盟”。
在“三个注重”的科学指引下,“好家训 好家风”的内生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2025年奉贤区‘贤美家风沐四季’主题活动”启动 (央广网发 上海市奉贤区供图)
4月14日,在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育贤美家风 建文明之城’深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主题活动上,“2025年奉贤区‘贤美家风沐四季’主题活动”启动,《奉贤区“贤美家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奉贤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推进长效建设工作方案》和“行走奉贤 家和城美”家风实践体验路线发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为奋力走好“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注入“家”动能,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奉贤智慧和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小蘑菇托起农民致富梦04-17
千户家训 一城新风,上海奉贤进一步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04-17
汉服热持续升温,上海助推版权产业发展04-16
李泽湘弟子冲刺上市,刚刚官宣融资7亿,重押具身智能04-14
兴山:联村共建谋发展 合力奏响乡村振兴曲04-11
张东村:大棚“结硕果”,集体村民双增收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