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振兴新突破︱白露 智造路上加“数”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09:00:00    

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更应在这场数字浪潮中奋勇搏击、创优争先。近年来,我省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一组数据能够直观体现转型成效:目前,辽宁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84.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6月底,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8家。


“链”上超级节点,让不少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如鱼得水。如今,沈阳的“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已接入749家企业,标识注册量达2.49亿个,依托它建成的数据智能服务中心DDI,汇聚了1300万条产品数据,成了产业转型的“数据宝库”。


截至目前,辽宁5G基站总数已达14.3万个,每万人5G基站数达37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号覆盖到了厂区车间的“最后一米”。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40个,接入企业1.5万家,累计注册标识23亿个。新建15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正式投入使用,省级基准站网站点数量增至134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4个,服务着7.5万户工业企业。


智能悬挂系统载着面料精准穿梭于各工序,自动裁床根据数字板型高效切割,RFID芯片实时追踪每一件定制服装的生产进度——这是大杨集团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图景。


“定制产品具有‘品类多、批量小、周期短、高品质’的特点,企业传统生产模式效率低、返工率高,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定制需求。”大杨集团生产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大杨定制全球化战略”,企业确立了“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改造路径,先以大连贸大时装有限公司为试点,打造智能柔性定制工厂,成功后又相继改造洋尔特西装、格尔特衬衫两座智能工厂。如今,三座工厂均获“国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集团智能化定制生产规模达200万件/套。


何止大杨,如今辽宁制造业的“数智基因”越来越浓:先后建成4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建成23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63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沈飞工业、沈鼓集团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4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近年来,辽宁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着力构建政策资金、服务对接、AI赋能、要素保障、实施指导“五位一体”的全流程工作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信息通信业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等文件,聚焦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一群一策”出台集群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清单。同时,专项资金精准发力,多年来持续安排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一批数字化技术、服务、应用等项目发展。


同时,我省突出要素平台保障,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重点培育了65个省级5G工厂,推动宝马、沈飞开展5G独立专网试点。培育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等27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沈阳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鞍钢“羽嘉”、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获评国家级双跨平台,沈阳、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服务支撑亦是关键,我省组建了380名“企业数字化辅导员”队伍,根据企业实际意愿采用免费评估诊断和已有数据映射转换等方式,为全省85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诊断。注重创新引领,打造了18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98家,79项产品工艺入选国家产业基础再造“揭榜挂帅”榜单。


金秋九月,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召开,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一双智慧的翅膀,正助推辽宁加速实现“数字蝶变”。



总监制|左震

策划|隋海 刘丽娜

主编|毕小男

文案|钟瀚文

海报|李丹

稿件来源|辽宁日报

出品|小辽编辑部

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同日同题报道天津西青区“创富工坊”的故事09-11

浙江:三能浙警丨以“共富警务”赋能发展 守护民生与商机09-10

智驾规模化商用迎加速阶段 技术和政策层面痛点仍待解决09-09

香港电讯看服贸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09-08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09-08

450+企业“向海图强”!2025东亚海博会打造海洋合作新高地09-07

振兴新突破︱白露 智造路上加“数”行09-07

甘肃省文旅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会走进北京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