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15年精彩蝶变 以开放之笔绘就改革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4:40:00    

美丽的前海湾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拱门

滩涂起新城,15载弄潮向深蓝。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历经15载耕耘,始终牢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总定位,锚定改革开放创新主责、现代服务业主业、深港合作主线,推动一系列国家战略部署落地见效,已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深港融合发展活力的重要标杆。

站在新起点,前海正展现出“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魅力,在改革开放创新中勇立潮头。2025年,前海在夯实“开放门户枢纽”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彰显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能级跃迁。

勇担改革开放创新主责:打造“一平台 一枢纽”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前海始终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扛起改革开放创新重任,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动力,以高水平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在市场规则衔接、要素自由流动、治理模式创新等领域持续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坚持“统、分、优、放、协”综合施策,省、市下放182项行政职权,出台9大领域445项权责分工清单,形成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边界清晰、权责对等的区域治理模式。

2025年7月1日,在前海启动建设的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完成首次测试。该通道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创新构建全链式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和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推进深港规则衔接、要素跨境流动、医疗体系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7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在前海揭牌,首创“1-6-8”建设体系(即1个综合中心、6大功能、8大领域),推动形成“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模式,加速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化。

这些突破得益于前海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如今的前海,正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在知识产权领域,前海在全国首创“香港专利双通道”(快速预审+优先审查),审查周期压缩60%,港澳优先审查量全国第一;成立了首个深港知识产权运营联盟,为区内超2000家高新企业及独角兽企业提供全链条保护,形成了“改革—创新—产业”良性循环。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前海致力于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佳联接点。贸易领域首创“一线直通、智联监管”模式;金融领域应用“不落地购汇”等14项全国首创成果,“金融支持前海30条”超九成落地,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集聚501家金融机构,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收支达1.15万亿元。“深圳·前海出海e站通”联动40个海外园区,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等国际活动落地,持续推动科创规则标准与全球接轨。

做强现代服务业主业:“向前 向海 向未来”

继2025年7月31日中建投融资租赁公司在深圳前海新设2个船舶租赁SPV(特殊目的公司)后,8月8日,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再传捷报,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前海新设4个船舶租赁SPV。至此以来,前海自2022年启动船舶租赁业务,已累计实现48个船舶租赁项目,资产总计达168亿元,资产价值跃居全国第三。

现代服务业是前海发展的基底,其提质增效的步伐正在加快。2024年,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1884.4亿元,占GDP比重63%,今年上半年,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增速分别达12.5%、13.8%,合计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近5成。风投创投、跨境电商等18个特色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与香港产业链在法律服务、贸易物流等领域深度协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前海正通过产业融合不断拓展新空间,依托68公里黄金海岸线,海洋新城、妈湾国际服务城建设加快推进。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建成了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和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研发在前海、制造在湾区”模式落地。航运领域推进“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艘次占大湾区98%,海洋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极。

低空经济是前海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代表领域。目前,全国首家省级低空制造创新中心已落户,丰翼科技常态化开展低空跨城跨海(从蛇口飞中山、珠海)物流运输,“空中看蛇口”航线常态化运营带动客流环比激增40%,亿航eVTOL完成首飞。前海集聚零重力、丰翼科技、科比特等头部企业,形成了“研发—制造—测试”全链条。蛇口邮轮母港将成为全国首个“海港+低空”复合型口岸,预计年内完成口岸验收。

聚焦深港合作主线:加强“心联通 软联通 硬联通”

前海始终将深港合作作为发展的核心主线,坚守“依托香港、服务香港”的初心,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从基础设施联通、规则衔接、民生融合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深港要素高效流动、产业深度协同、生活无缝对接。

深港合作是前海发展的核心主线。为推动科研基础设施“硬联通”,香港理工大学前沿技术创新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科创平台相继在前海揭牌,形成了大湾区最大的“港校研发集群”。8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首座香港国际机场城市高端候机楼(深圳前海JEN酒店)启用,丰富了航空服务前置化选择。地面交通网络也日益完善,8条建成轨道线路与香港便捷换乘,港深西部铁路次阶段研究完成,深中通道日均车流量超8.6万辆次,“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为科创要素流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制度规则“软联通”,前海率先实践“港资港法港仲裁”,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量全国第一,为科创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法治环境。已有26类港澳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深港国际法务区吸引了包括6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内的共262家法律机构入驻。

在数据要素领域,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率先实现了金融数据跨境验证、医疗数据跨境流动。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峰值流量居全国第二,通信、支付等民生服务与港澳互认,努力实现要素流动的“零障碍”。

让港澳居民,尤其是青年在前海感受到“家”的温暖,是实现“心联通”的关键。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新推出“1元创新坊、5亿元资金扶持、10万㎡产业空间”的“1510”计划。截至2025年7月31日,梦工场在园团队535家,累计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连续9年举办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的香港项目累计超2500个。在这里,项目借力前海的产业与区位优势,产品从创意到量产总能迅速落地。这是香港创客和众多港澳青年的真实感言与心声——这片热土正将“深港协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加速度。

聚焦生活配套,前海正营造衔接香港的生活环境。目前9所国际学校已落地,港籍学生占比达40%;2025年,10家国际化医疗机构服务境外人士累计超3.1万人次;港味街区的茶餐厅、文创店等鳞次栉比,生活服务规则的全面衔接,让创业港青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前海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更以一系列制度型开放和前沿产业布局,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支点,持续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钟欢欢)

相关文章: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15年精彩蝶变 以开放之笔绘就改革新图景08-26

三明永安:坚持党建引领 汇聚新兴力量08-25

值得买科技王云峰出席AICon大会:打造MCP服务释放数据价值,驱动AI电商新变革08-25

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西部第1!2025年度重庆市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发布08-23

“轨道+低空”联动!深铁创新推出“空中直播间”08-16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08-12

63岁香港男子向多家超市汽水掺尿!有男童饮用后不适…08-12

“美颜教父”切换投资棋手 蔡文胜年内第五次在香港出手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