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研学旅游日益火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除了“游而不学”“学而不游”这样的老问题,关于“价格虚高”“质价不符”的讨论多了起来 。
如何真“研”真“学”?如何多方协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4月8日,“南京研学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野趣国际营地举行,来自文旅界、教育界130余位政企代表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研学”重点在“学”,未来要将“研学游”进阶为“研学优”,与会专家指明了行业创新发展路径。

重点在“学”,以产品力提升“研”值
中国自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研学游本意是让学生们在旅途中拓展知识视野,增强自身能力。如何才能提升研学游的品质呢?采访中,多位业者表示,提升研学产品水平是关键。
“2024年我们接待研学人数超10万人次。”南大千智研学总经理高嘉认为,产品是研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机构不同,南大千智团队将自身定位为专业的研学产品开发者。
“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同时配备专业的教具组与之密切协作,致力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小小侦探”课程里,学生们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逐步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我去长安学造车”课程上,孩子们在工厂流水线前体验智能制造“黑科技”,还可自己组装汽车模型......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南大千智已经开发了400多种研学产品,并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行远鹭研学总经理杨杰表示,研学旅游的核心是“学”的体系化,而非“游”的形式化。“研学需以‘解决问题’和‘素养提升’为导向,通过真实场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杨杰分享了行远鹭的“行有学,学有方”的理念,设计主题明确、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引导学生在行走中建立知识关联性。“研学中家长和孩子都是参与方,如何让家长更感知研学成果,做好考核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企业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场景创新,在丰富体验中赋能发展
研学机构开发新产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增长,科创企业“试水”布局……风潮之下,更多市场主体聚焦“学”和“研”,推出一些小而美、小而专的项目,研学场景不断“上新”。
研学基地是服务于研学活动的空间,作为一家对标国际行业标准打造的青少年教育研学营地,位于南京江宁的野趣国际营地开设了自然博物、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幸福课堂等多个系列的户外研学课程。比如让孩子们了解从种子到果实、从农田到餐桌,感知农作物的自然循环,在种植中体验耕种、园艺带来的无限乐趣……

“小葡萄研学品牌是基于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以葡萄产业为特色的主题农业研学项目,我们请亲子家庭参与葡萄采摘;孩子动手搭建生态大棚,参与温室效应小实验;教他们从葡萄中提取花青素,制作花青素蚕丝面膜……”集鹿文旅董事长周坚表示,研学需要与更多主题场景融合嫁接,让学生在丰富的场景体验中,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进行探究并获得相关知识点,为学生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赋能。“我们还将深耕工业研学场景的开发,让学生们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对未来行业和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学业发展的规划,从小培养自己的兴趣并树立成长目标。”

解决痛点,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逐步解决“研学市场供需对接难”“资源整合力度弱”“研学产品良莠不齐”等痛点难题,这是南京研学旅游联盟成立的初衷。建立研学旅游资源、市场、人才、专业技能等共享平台,解决不同类别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助推优质研学产品及研学课程的产出。
据了解,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有122家,涵盖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乡村旅游点、营地、基地、旅行社、研学机构、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等不同类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芳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拔节生长看雄安】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启动04-12
【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喜峰口:远去了刀光剑影 但留幽幽栗香04-11
600亿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将投资布局,广东备好这些落地场景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