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农事忙
眼下正值小麦茁壮成长期
这里的“空中农夫”智慧施肥
让麦田吃上了“定制餐”
四月,张家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两万余亩小麦迎来了施肥关键期。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博士研究生梁增辉正操纵着一架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小型无人机,对麦田进行全域扫描,实时生成了一张“施肥处方图”。
传统施肥往往采用
“撒胡椒面”式粗放管理
而通过无人机“CT扫描”
仅需15分钟
即可完成150亩田块的多光谱成像

“通过这套‘CT扫描’,30秒就能生成定制化体检单,哪块地营养不良,哪块地营养过剩,一眼可知。”梁增辉告诉记者,AI算法会根据生成的定制化体检单自动划分施肥等级,生成的数据同步传输至植保无人机后,肥料便可精准洒落在对应区域,传统农业“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施肥模式,正被精准定位的智慧方案所取代。
弱苗补肥、密植控肥的精准调控
让田块长势趋于均衡
也使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实现了“双赢”
“我承包的400亩麦田以往需要7天人工施肥,成本高达2万余元。如今无人机作业不仅将时间压缩至1天,成本更降至2400元,亩均支出从50元锐减至6元。”50多岁的种植大户江许华种了近20年地,他告诉记者,在科技的助力下,不仅钱花少了,地里的麦苗长得也更好了。
近年来,张家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2024年,张家港被列为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小麦无人机智慧施肥)主要共建基地之一,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精确管理团队在小麦长势定量诊断、空间变量施肥处方设计及无人机智能作业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对港城小麦营养状况的实时监测、变量处方图的快速生成与田间精准作业。
当千年农耕文明插上数字化翅膀
这场绿色科技革命
正让农业生产
从“看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
“通过整合气象卫星、无人机、土壤传感器等多源化数据,让农户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获取施肥方案建议。”常阴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龙表示,这种“天-空-地”联动体系,将传统经验种植转化为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就像给每株作物配备“私人营养师”,2024年,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量较往年增产5%,肥料反而省了10%。
无人机为小麦做“CT扫描”
AI秒开“减肥增肌处方”
植保机化身“VIP送餐员”
......
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
智慧农业正在打破
人们对传统农耕的刻板印象

这场由科技创新引发的农业变革
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也不断推动着农业生产
从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
为乡村振兴战略
写下最具时代特色的注脚
来源:偶俚张家港
编辑:小尹
相关文章:
购车福利来袭!贵阳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4月17日至21日举行04-14
巡查重点路段、关注广告牌 冰城交警多举措保障交通安全04-13
田里涌入大批特殊“农夫”?就在张家港04-13
2名基层干部被不当问责,上级纪委督促纠正:不能让一般干部替领导受过!04-12
胡塞武装称袭击以色列军事目标04-12
黎城农商银行以金融之力绘就“希望的田野”04-11
兴山:联村共建谋发展 合力奏响乡村振兴曲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