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期,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七院)中标“300MVA/3000MJ超容脉冲供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将服务于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满足核聚变装置高功率储能需求,提升“中国环流三号”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据介绍,建院60年来,中核七院持续推出董事会建设、实施中高层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化机构设置、重塑职级体系、实施薪酬改革体系、“全体中层起立”竞聘上岗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引进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成立协同创新开放基金和创意基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公司业务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十四五’期间,我们致力于加快推进铀浓缩和铀纯化转化两大核心业务发展,实现核燃料产业科技研发由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为核燃料技术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中核七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邬小冬表示,未来要依靠数字化实现“智慧院所”差异化突围,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聚焦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核燃料工程中心,抢占新兴产业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表示,央企要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确保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相关文章: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发生3.1级地震05-19
共同打造世界数字教育新生态05-16
我国牵头制定的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发布05-15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巡航05-14
文汇视讯|激战2025射箭世界杯上海站决赛日,中国队憾负收获两银05-12
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