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为什么“增”?青岛高校“上新”30个本科专业背后的期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20:43:00    

上周,教育部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青岛13所高校“上新”了30个本科专业点,从专业类型看,绝大部分为工学类专业,少量为理学、教育学、农学、管理学类专业。

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是一种常态,但在增与减的动态演变中,往往能看到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新形势对高校专业调整的影响。

青岛高校学科专业的变化,也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缩影,是青岛努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积极探索。

突出青岛特色

近五年,青岛高校新增了147个本科专业点。其中,2023年度12所青岛高校新增了30个本科专业点,2022年度11所青岛高校新增了35个本科专业点,2021年度9所青岛高校新增了28个本科专业点,2020年度11所青岛高校新增了24个本科专业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艺术与科技……透过各青岛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看发展,其背后不仅反映了高校对产业变革趋势的敏锐捕捉,更体现了各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青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为。

以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为例,此次,全国31所高校新增了这一专业点,青岛高校占三席,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均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进行了布局。

从国家战略来看,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已摆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从青岛发展定位来看,作为“10+1”创新型产业的首位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青岛列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而集成电路产业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这条主赛道的重中之重。

既是国家战略又是青岛重点产业,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正是此次青岛高校专业新增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际上,五年前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先布局,经过持续深耕,目前学院已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积累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专业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海永谈及专业规划时表示,学院布局集成电路学科赛道,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为青岛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长远规划。未来,该专业将聚焦智能终端、移动网络、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以专用高端芯片设计与系统级集成验证为核心发展方向,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助力青岛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

加强就业市场适配度

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新增专业背后,往往预示着未来就业市场的走向。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位居各行业第一。无人机工程师、制药工程师、电信网络工程师、汽车机械工程师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招聘需求增速也较为显著。

这实际上也已阐明了近年来各高校不断进行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原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激增,而传统行业的部分岗位则面临饱和或淘汰。

“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就发现,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去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选择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另一类则会选择进入相关行业,从事研发等工作。”

郑海永介绍,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产出了首届毕业生,从就业情况来看,32名首届毕业生全部就业,去向既包括上海交大、浙大等高等学府,也包括浪潮、中国重汽、欧菲光、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2021级的48名准毕业生也正陆续收到高校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2名学生今年在青岛银河边缘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就已参与到空调节能与热舒适AI智能控制芯片的研发工作中。”

青科大是青岛高校中最早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从毕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深受高端制造企业青睐,不少学生成功应聘到赛轮、海容冷链、芯恩、双星等青岛本地的行业知名企业,成为了值得期待的青年工程师。

近年来青岛大学的专业调整变化也比较大。青岛大学教务处教研办主任陈净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学校增设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供应链管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等7个新兴和急需紧缺专业,撤销了金融工程、保险学等22个“错位过剩低质”专业。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在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5项。

“专业调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调整,集中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更好满足社会、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陈净说。

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采访中,各一个关键词会频繁出现——复合型。

此次,青岛高校不少新增专业带有交叉学科特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也成为了各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主要目标。

山东科技大学今年将增设海洋信息工程专业。为什么要开设这个新专业?该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洪宇说,这一专业的设立,既是青岛海洋特色的凸显,也是新形势下推动传统优势学科同新工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次探索实践。

“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等院校,我们在信息感知与智能探测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工科基础。”学校将依托“工科”优势基础,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特色学科形成优势互补,以海洋信息感知、海洋仪器装备开发和海洋探测技术为主要方向,培养海洋智能设备与系统开发、海洋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研究型复合工科人才。

此外,康复大学新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显著优势,培养康复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青岛科技大学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越来越多的此类人才需求,培养不同领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青岛农业大学新增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培养能在生物农药、植物保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科学应用和市场营销的新农科卓越复合应用研究型人才……

除了专业的跨界融合,不断提升专业与产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也是高校新增专业的显著特色。

“新专业的主要产物是人才,让专业和人才深深扎入产业、市场土壤,才会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有生命力。”青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吕途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各新增专业坚持与企业持续互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形成行业引领、面向产业的协同育人生态,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共振,青岛高校正在不断的自我优化中实现有机更新,在校与城的的互动中找寻人才培养的最优解。

记者|杨琪琪

来源|青报观象山

相关文章:

为什么“增”?青岛高校“上新”30个本科专业背后的期望04-30

抢抓关键期 地方谋划二季度经济稳增长04-30

正式获批!临沂这所学校,五年一贯制!04-29

今年一季度息烽县生产总值54.05亿元04-29

青岛市农科院与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3年内将联合选育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04-28

春风助启航,名企聘英才!青岛城市学院春季双选会圆满举办04-27

这两天,重量级科研平台、央企密集布局深圳04-27

双向奔赴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