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又到一年杨梅季。
这两天,在浙江仙居县步路乡西炉村的智能大棚内,一颗颗乌黑油亮的荸荠种杨梅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凭借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管理,今年仙居杨梅以“早20天成熟”的优势抢“鲜”上市。
“我们5月21号正式开采,也是今年仙居的首批大棚杨梅,不仅采得早,品质也很好。”仙居县宏友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洪友的语气里难掩自豪和喜悦。

智能大棚。受访者供图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管家”
科技赋能“梅”好品质
仙居县素有“中国杨梅之乡”美誉,但传统露天种植常受天气掣肘。王洪友是当地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自1986年开始种植杨梅的他,亲历了产业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蜕变。“以前六月雨季一来,杨梅甜度骤降,果农只能‘看天吃饭’。”他回忆道。
2021年,王洪友开始尝试大棚种植。去年,他又投入了200多万元建成了智能大棚,引进“数字管家”系统。这套系统集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精准调控杨梅生长环境。

智能大棚。受访者供图
“比如开花期需要稳定在18℃左右,水肥系统会定时定量输送养分;成熟前则严格控水,让糖分充分积累。”王洪友解释道。
如今,棚内杨梅糖度稳定在12至14度,果肉饱满多汁。首批采摘的杨梅还未流入市场,便被上海、杭州的私人客户抢订一空,“连邻居们都在和我提前订杨梅。”
在智能大棚的加持下,杨梅不仅品质升级,更实现“错峰上市”的经济效益。王洪友介绍,首日开采的杨梅有100多斤,单价达150元/斤,这两天调整到了100元到130元/斤,但仍比传统种植收益更高。“露天杨梅采摘期短,遇到雨天容易烂果,而大棚杨梅能多挂果3-5天,果农掌握主动权。”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的杨梅预计将达到两万斤左右。
科技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合作社采用颗粒包装和冷链物流技术,将杨梅通过“航空+高铁”极速配送,24小时内抵达全国多个城市。“去年省外的客户收到后,都说口感一点没打折!”王洪友笑道。

大棚杨梅。受访者供图
仙居杨梅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支持。当地政府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果农建设智能大棚。王洪友透露,县农业局专家定期上门指导,从花期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科学方案。
目前,仙居县杨梅种植面积超14.7万亩,年产值达12.3亿元。王洪友的合作社则成为了行业标杆,占地25亩的智能大棚内种植共计600余株杨梅树,吸引湖北恩施等地果农前来“取经”。他喜悦地表示,“连央视都来拍过纪录片。”
露天杨梅将在6月大量上市
价格届时将更加惠民
“我们家杨梅预计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仙居横溪镇的杨梅个体种植户泮金平告诉记者,他的杨梅种植面积在10亩左右。“我们是露天种植,荸荠种杨梅预计在6月7日开采,东魁则要等到6月15日,也有一些果农比我们再早个几天。”
“和周边的种植户也在考虑成立农业合作社,政府有补贴,大家互利互惠,规模也能更大。”泮金平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他也在努力搭上“科技赋能”的快车道。
泮金平介绍,杨梅对气候的要求很高,喜热喜湿。而仙居拥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鲜明,光照充沛,雨量丰盈,非常适合杨梅的生长。不过,他表示,今年自家杨梅的产量预计比去年略微减产一些。“前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对于生长有一定影响。”

荸荠杨梅。受访者供图
“荸荠杨梅个头小,颜色深紫,本地人酿酒都用的这类品种,杨梅味浓郁。”泮金平介绍,东魁杨梅则以个大著称,平均大小堪比乒乓球,“最贵的甚至要按颗卖。”价格上,荸荠种杨梅往年在10到20元一斤,大量上市后价格也会走低。东魁则要高一些,“我们卖30到40一斤,品质好的个头大的能达到50元一斤。”
“已经有老客在问了,提前订的也有。”泮金平表示,“不着急的可以再等等,等到量上来以后,价格会更实惠。”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馋人的仙居杨梅有消息了!大棚版抢“鲜”开采,露天版预计要等6月05-24
AI终端“含深度”不断提升,下一个超级终端在哪里?05-23
腾讯混元上新:多模态和智能体,两手都要抓 | 最前线05-22
“中国好人”候选人重庆建议人选 | 青丝染霜54载 重庆荣昌农妇无怨无悔照顾智力障碍大伯05-20
华为G7宝宝看护器首次亮相山东联通,用AI开启家庭育儿新体验05-18
常见故障100%识别 我国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投用05-11
“现代镖师”大件运输从业者记录工作日常:入职一个多月涨粉200万,天天被催更05-05
最高15000元!济南这笔补贴今起发放05-05